2017-08-25 09:39:25 来源: 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
五十五、什么是社会保障?它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一般认为,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五十六、什么是社会保险?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
五十七、什么是社会救济?其救助对象包括哪些人?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救助的对象有三类:一是无依无靠、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主要包括孤儿、残疾人以及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且无子女的老人;二是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法定最低标准的人;三是有劳动能力、有收入来源,但由于意外的自然灾害或社会灾害,而使生活一时无法维持的人。社会救济是基础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五十八、残疾人维权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残疾人维权工作主要包括:
(一)法制建设工作。包括:残疾人事业立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视察,法制宣传,法律救助等工作。
(二)权益保障工作。包括:针对残疾人权益保障面临的突出和重点问题,加大政策维权工作力度;处理侵害残疾人权益的案件;推进无障碍建设等。
(三)残疾人信访工作。
五十九、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建立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以《残疾人保障法》为基础,以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配套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是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基础。
(二)进行执法监督检查和视察。各级人大组织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各级政协组织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视察,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业务检查并形成制度。通过执法检查和视察,促进《残疾人保障法》及地方实施办法、扶助规定的落实和相关业务的开展。
(三)开展法律救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法院、公安等部门,加大打击针对残疾人犯罪的力度;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各级法律援助中心以及残疾人法律援助组织、民间志愿组织等,为经济因难且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救助服务。
(四)加强法制宣传。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观念,同时鼓励引导广大残疾人学法、守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