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考试动态 > 考试时间|内容 >

2017天津区残联系统招聘239名社区残疾人工作专职人员考试笔试复习资料(13)

2017-08-25 09:39:25 来源: 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

四十三、什么是“两免一补”?

“两免一补”是指免学杂费和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是我国政府制定的一项助学政策。

四十四、什么是手语?

手语是由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聋人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手语包括手势语和手指语,手势语用手或其他肢体动作和表情表达思想,手指语用手指的指式变化代表字母。中国手语是建立在汉语言基础上,结合原有手势语发展和以《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方案》为依据的手指语的使用,按汉语语法顺序拼打、编订而成的规范统一的通用手语,经国家主管部门公布并在全国推行。

四十五、什么是盲文?

盲文,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1829年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发明了点字,它是用六个凸点组成的符号体系,以点数的多少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符形,可变化成63个不同的图形符号,是现代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盲文形式。

四十六、什么是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就业条例》明确规定:“残疾人就业,是指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我国一般规定年满16周岁为法定就业年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有就业要求是指对残疾人劳动者自身需求的限定,如果自身没有就业愿望和需求,就不属于条例规定的范围。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是对残疾人劳动者参加社会劳动形式的规定。即只要劳动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种合法的社会劳动,取得一定的报酬或劳动收入就是就业。因此,无论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企业谋求职业,还是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只要是合法的、能够取得报酬和收入,就属于条例规定的范围。

四十七、我国残疾人就业方针是什么?

《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残疾人就业。”

集中就业,是指由国家和社会通过举办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等,并确定一定比例的岗位,集中招用、聘用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实行集中就业政策,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残疾人口众多,将这些残疾人全部推向劳动力市场,不仅会增加社会用人单位的压力,也将使残疾人实现就业的难度进一步加剧;另一原因是大部分视力残疾、智力残疾以及精神残疾人和一些残疾程度较重的其他类别的残疾人不适宜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实现就业,有必要为他们开辟特殊并且可行的就业领域。而通过集中就业的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还有利于针对残疾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职业技能等特点,在生产生活管理、就业岗位设置和辅助功能补偿等方面发挥集中优势和规模效应。但我国残疾人集中就业不同于其他一些国家的集中就业,国外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中的残疾人职工占绝对的多数,非残疾人职工仅占很小的比例。我国残疾人集中就业坚持相对集中的原则,强调以非残疾职工为主,既有利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又促进了残疾人和其他职工的融合。为此,集中就业被确定为保护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以及其他福利性企业事业单位等均为残疾人集中就业的有效形式。

分散就业,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按一定比例,相对分散地安排残疾人就业,以及残疾人个体就业、自主创业和参加农村种植、养殖、家庭手工业等生产劳动。一方面,残疾人作为公民,与健全人同样具有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平等就业的权利;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渠道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分散就业可以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增强残疾人与社会的交流融合,有利于帮助残疾人和谐融入社会主流,最终推动“平等·参与·共享”目标的实现。因此,通过一系列扶持保障措施,减轻残疾影响,消除外界障碍,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是保护和促进残疾人就业宗旨原则的重要体现。

集中就业和分散就业都是解决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形式,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渠道。

(责任编辑:杨小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中公社区工作者官方微信号
刷题小程序
社区刷题小程序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18600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