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 13:51:57 来源:
历史文化
宝鸡之名始自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当时正是安史之乱紧要关头,玄宗避乱四川,太子李亨在灵州提前登基,史称肃宗,挂帅平叛。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闻神鸡鸣叫,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肃宗认为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随改陈仓为宝鸡,沿用至今。早在新石器时代,宝鸡就是先民们活动生息的地区之一。宝鸡共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数百处,其中最著名的北首岭遗址,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记载,早期遗存为公元前5150~5020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150多年,是早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一种文化遗存。宝鸡为炎帝故里,5000多年前炎帝生于姜水之岸常羊山蒙峪沟;宝鸡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与扶风县交界地带),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组织。周在季历和文王时期,国势发展很快,为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护送平王东迁之功,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从此,建立了秦国。宝鸡是秦王朝前期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地区,是秦始皇能够“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一举统一全中国的前期奠基地。
作为炎帝故里孕育华夏文明的宝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以自己城市名命名的学问“宝学”(即宝鸡之学)。炎帝在此开启农耕文明、姜太公在此钓鱼、周公在此著《周礼》、燕伋在此尊师重道、刘邦纳韩信之计在此暗度陈仓、张载在此创“关学”。“宝学”是中华文化中宝贵的一个分支,由两部分组成:以北首岭为代表的“炎帝祖先学”和以炎帝、姜炎文化闻名的“炎帝学”,上承炎黄之学、周秦之学、关学延续至今,包含姜炎文化、太公文化、周公文化、诸葛文化、燕伋文化、张载文化等,具有特殊的文化及历史双重意义。
宝鸡是享誉世界的青铜器之乡,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于此,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之名最早见于宝鸡,国宝重器何尊1963年出土于宝鸡,其造型雄奇,铜尊内胆底部发有一篇一百二十二字铭文,而其中“宅兹中国”(指天下之中)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中国晚清四大西周青铜器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散氏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虢季子白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均出土于此。另出土有大克鼎(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以及逨盘、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镈(另有秦公钟)、卫鼎等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国宝重器。宝鸡市馆藏文物5万余件(组),等级以上珍贵文物10719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74件,二级文物1303件,三级文物9042件。宝鸡是佛骨圣地,法门寺供奉着佛骨舍利。宝鸡也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西府社火脸谱、凤翔木版年画、剪纸、泥塑、草编等展示着独特的中国民间工艺艺术。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