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考试动态 > 报名时间|入口 >

论社区居委会的机关化

2016-03-10 10:01:33 来源:

你知道自己居住的社区的居民委员会的地点吗?你参加过他们举办的社区活动吗?如果你去问一个年轻人,十有八九他会一脸茫然。实际上,居民委员会可能早已失去了他的“居民”,社区已成为“真空”。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活在“单位”里,单位就是家,家属院居住的都是同事,大家紧密地“团结”在居委会周围。这几年,政府努力创建完善优质的服务体系,仍然无法真正将居民凝聚到“社区两委”的周围。居委会作为名义上的居民自治组织,实际的工作却更像是基层政府,承担了大量的行政工作,包括一些有强制执行性质的行政工作。

居民只有办事时才会想起居委会,而在文娱、思想、体育等服务的索取上只会向市场寻求解决。失去了中青年你便失去了所有,但企业、社会组织、工作单位和学校解决了青年人、中年人、学生的大部分社会需求,尤其是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更是让中青年与居委会渐行渐远。

居委会在文体上顶多算一个“老年俱乐部”,在公益性工作中有心无力,或者无心无力。只有重大事件表决、选举时,居委会的自治性质才暂时得以使用。大多数居民很少前往居委会聊天、谈心,就像不会没事去政府闲逛一样。居委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群众,跟破落的村委会一样,只能隔三差五地开一次门,给居民开个某某证明。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居委会只会变得越来越“纯粹”,其“自治”只体现在选举、重大公投和居民活动小组,而且在居民活动小组中不得不与市场争夺份额,只有更精彩、更人性化、更专业的服务,才能把居民吸引过来,而居委会强调“编制”的“机关化”作风和有限的人手,很难做到这一点。况且,新时代下的中青年开始习惯城市化下的“陌生人社会”,不见得会喜欢自己居住的社区办的活动,让自己的生人圈子变成了熟人圈子,失去了“自由”。

另一方面,随着硬件建设的完善和居委会日常制度的完善,政府不再一味追求口号和政绩,居委会的行政性的工作势必通过改革逐渐减少,很终只留下“自治”功能,包括选举社区领袖、安全自治小组和志愿活动等,而维修修缮、家政服务、就业介绍、心理咨询、垃圾回收、运动健身、读书讲座等工作将越来越不可能嵌合到居委会的工作中去,势必要被市场进一步细化、瓜分。所以,北京将“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分开,以便让居委会干部腾出更多时间给居民们“搞活动”的改革也失败了,很终只能打造一个“便民服务圈”,把周边的各种企业拉进来,纳入自己的服务体系。

虽然,政府对居委会的自治性质越来越强调,对其行政属性越来越淡化,但是政府不能、也不可能断绝与居委会的联系,上传下达必不可少,只是政府在联合居委会的同时,会更加注重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以深入群众、掌握舆情。

如,当前政府正在积极尝试与“专业社工机构”共同推进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项目制”,切实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还原了政府工作的公益性;再如,北京市团委扶持的“社区青年汇”项目,团结和引导居委会已经失去的“青年人”市场,并尝试逐步将各“青年汇”项目点推为“独立法人”,以尽早还原其“自治”性质。

社工是一个媒介,是政策执行者,其独立的身份和“专业性”有利于提高公益性行政的效率和专业性,但社工不是万能的。反馈居民意见、组织社交活动、协调公共关系、开展公益服务是其表现形式,但深入到更专业的领域,如心理咨询,他肯定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做的好,除非他“瓜分”到的是贫困家庭等特殊的心理咨询市场,所以还得靠市场。

专业社工机构派驻的社工所做的行政性服务、公益项目,都与NGO的工作类似。那么,社工机构怎样与其工作的社区内外的国内国际NGO争夺市场、争夺人才呢?公益项目管理从需求分析、可行性论证到协调资源、专业培训、志愿者管理、财务管理、效果评估整个下来,是需要专业的人员去做的。其执行者必须具有较丰富的项目参与和管理经验,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熟悉项目执行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那么,在人才争夺之外,NGO与社工怎样确认各自的细分市场呢?这些可能又是另外的问题了……

标签:

(责任编辑:ershixiong)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中公社区工作者官方微信号
刷题小程序
社区刷题小程序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18600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