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1 09:38:49 来源: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参考答案与解析
6.【答案】A。解析: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题目中乙只是在闲谈中谈到偷东西的技艺,主观上并没有教唆的意图,故不构成犯罪。故本题答案为A。
7.【答案】A。解析:A项正确,根据《公务员法》第26条的规定,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4)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B项错误,根据该法第38条的规定,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C项错误,根据该法第40条的规定,公务员领导职务实行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公务员职级实行委任制和聘任制。D项错误,根据该法第15条的规定,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故本题答案为A。
8.【答案】B。解析:《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故本题答案为B。
9.【答案】D。解析: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下列情形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4)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5)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D选项属于上述第(2)项情形,无效,ABC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故本题答案为D。
10.【答案】A。解析:《民法典》第523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应由债务人孙某承担违约责任。故本题答案为A。
推荐阅读:
标签:
(责任编辑:dly44891)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