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4 14:18:04 来源: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参考答案】
本题属于无领导小组面试中排序类多项选择类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看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候能否抓住问题的本质,在陈述过程中能否思路清晰,作出合情合理的选择。
首先我们要对题干中的8项进行分类: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存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因此我们将8个选项进行分类,其中1、4、7为生存需求,2、5、6为尊重需求,3、8属于自我实现。考生可以自行分类,并在每一类型中选择合理的选项,言之有理即可。
我们下面进行示范作答,考生在答题时可以这样说:
我认为最有效并排序后的三项是:1、6、8。
选择1的理由:选项1的薪资在1、4、7三个选项中是最为基础的选项,越基础的东西越不能被替代。首先,薪资能满足人才在一个城市很好地生活下去。只有生存下来了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如果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优秀的人才肯定不会选择我市作为其发展的地方。其次,薪资也是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如果我们开出高于其他城市的工资,也能显示我市对人才的重视,也能显示我市招纳人才的诚意。
不选择4、7两项的理由是:选项1中说的是“高薪水”可以同时解决4、7两个选项的问题,可以每个月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也可以适当地加上住房和安家费的补贴。
选择6的理由:首先,父母工作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未来子女能更好发展,解决子女的就学问题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次,如果人才来到本市,但是其子女在老家就学,人才在本市找不到归属感,也可能会出现由于担心子女,而无心工作的情况。这样即使引进人才,也会留不住人才。
在2、5、6这三个选项中选择6,不选其余两项的理由:如果本市是三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户口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远没有一线城市有优势。配偶的工作与孩子的就学相比,人才的首选肯定会是孩子的就学,只要人才的薪资足够养活一家人,配偶随迁后不一定非要参加工作。
在3、8两项中选择8的理由: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保障因素和激励因素,保障因素即员工工资和劳动保护。激励因素即工作表现和工作成就感。而前两个选项已经解决了职工的保障因素,所以就应该考虑让引进的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才来说,精神上的需求往往更强,更注重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感。项目支持能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效果,为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能激励人才不断地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给予项目支持也会推动我市的发展,不至于引进人才用不上、用不好。
在3、8两个选项中没有选3是由于虽说是为创业提供优惠政策,但毕竟创业也存有一定的风险,为了保险起见,直接给人才一定成熟的项目让其发展,会比创业更加吸引人才。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