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 10:23:43 来源: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中公解析:这段话中提及了“谷氨酸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和此相关的内容在⑥⑦段,④⑤两段研究的都是多巴胺对幻觉产生的影响,故此段文字不适合放在④之前,也不适合插在④⑤之间,由此排除A、B两项。再由⑦的“这一信号转导机制”可知,前一段应该提到了某种信号转导机制,其在⑥段中找不到指代内容,而此段文字中的“可以确定这些谷氨酸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存在着相互沟通,并通过形成一种复合开关的方式发挥功能”是其指代内容,故这段文字放在⑥和⑦之间合适。本题答案为D。
2.【答案】A。中公解析:横线前的“这一理论”指的是“产生触幻觉与产生真实触觉的大脑认知机制可能是相同的”,如果这一理论成立,那很可能是大脑在做出判断、给出反应时发生了某种问题,导致了触幻觉的产生。B项脱离“大脑认知机制”这一话题,排除;文段并未涉及认知机制给出错误信息的具体分析,C项推不出,排除;此处仅针对触觉的认知机制,未涉及其他,D项“各种的认知机制”表述不恰当,排除;A项“大脑接收到的感官信息发生混淆所致”体现出认知机制出了问题,填入恰当。故本题答案为A项。
3.【答案】B。中公解析:由“幻觉是对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感知。幻觉包括视幻觉、听幻觉、嗅幻觉、触幻觉等,所有的感官都可能产生幻觉”可知,B项正确。A、C两项是错觉。D项是一种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属于幻觉。故正确答案为B项。
推荐阅读:
标签:
(责任编辑:dly44891)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