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考试题库 > 每日一练 >

2021社区申论模拟题200题25:让民众有意愿参与垃圾分类(2)

2021-06-07 13:51:51 来源: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参考答案

提供外部支撑化意愿为行动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急剧增长,很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困境。在此环境危机下,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囿于设施不全、相关制度法规不完善和社会风气等,垃圾分类难以全面落地。因此,亟须为垃圾分类提供外部支撑,促使垃圾分类的意愿转化为行动,从而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以设施保行,提供分类条件。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要事情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垃圾分类亦是如此。然而,当前基础设施不完善让很多地区垃圾分类遭遇瓶颈。例如,分类投放设施不完善,导致群众空有分类意愿,却受设施条件限制,无法正常践行;分类回收“一车装”,让前期的精准分类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效能,也打击了群众的分类积极性。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垃圾分类践行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大对垃圾分类设施的投入,让垃圾分类的“硬件”硬起来,才能为垃圾分类做好充足准备。

以法律规行,保障工作实施。《文子》中记述“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法是社会一切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分类工作才能顺利推行。以北京为例,早在2002年通过的《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中,就对生活垃圾做出了明文规范,2012年出台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又对生活垃圾分类作出了全面规范,但由于细则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等,垃圾分类工作始终没能全面推行。而今,垃圾分类成为全体民众的责任,不仅是北京,多地颁布法规政策,完善垃圾分类立法。相信,随着个人责任的明确,垃圾分类工作必能顺利实施。

以教育助行,引领社会风气。垃圾分类非一日之功,而是长久之计,要改变长久以来的“一包扔”,需要一代人观念的更新和习惯的养成。自20世纪70年代,日本便开始从幼儿园进行垃圾分类教育;从垃圾不分类到分为五类生活垃圾,德国民众也接受了近百年循序渐进的垃圾分类教育。反观我国多是“一阵风”式的教育活动,多数民众徒有分类意识,而对于专业的分类知识却难以掌握,由此导致垃圾分类成为空谈。因此,必须要从幼儿教育开始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学习,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可持续力量。

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相信从设施、法律、教育等方面发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将高意愿转换为高行动,攻克垃圾分类的难题,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责任编辑:hui)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中公社区工作者官方微信号
刷题小程序
社区刷题小程序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18600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