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复习指导 > 申论 >

社区申论写作中如何“举好例子”

2019-08-27 10:30:54 来源: 中公教育刘争艳

社区工作者申论是部分地区社区招聘的重点考察内容,因此掌握社区申论作文的素材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社区申论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进入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社区工作者招聘 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 社区工作者复习资料
社区工作者考试热点 专业知识 免费讲座
社区工作者模拟试题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加入社区考试交流群:640017112 | 官方微信 sqgzzks      微信一对一金牌解答:zgsqgj

在申论学习当中,“写作”是让许多考生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备考耗时长,见效慢,让考生们“望而却步”,不愿意花时间在作文上,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申论成绩很难提分。这时就需要一些申论写作的技巧方法,帮助考生更快速地掌握申论写作的精髓。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在本文中将从“事实论证”这一角度着手,谈谈申论写作中如何“举好例子”,让文章更丰富。

思考一:例子的来源

首先,材料中的案例可以适当借鉴,但不可大段抄袭材料,可进行适度的改编,采用一些如缩写、扩写、前后顺序颠倒等方法。其次,考生要想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还需要添加一些材料外的素材,体现新颖性,这有赖于考生在平日的素材积累,希望各位考生不要放松日常的学习。

思考二:例子的书写

在文章中呈现的例子,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单个案例详述

如果考生打算只呈现单个案例,可以把例子描述得详实丰富一些,按照“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示”的思路展开,例如:

将生命的温度注入百姓心中,以百姓之心为己心(分论点)。北宋名相范仲淹(主体),出身贫苦(处境)。入仕从政后,关心百姓疾苦,三次被贬,他都泰然处之,安民济物,曾冒着杀身之祸开仓赈粮,带领淮南百姓度过难关,也曾力推新政,兴利除弊(做法)。范仲淹的为官之路可谓坎坷,但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不仅为老百姓谋得了桩桩件件的福利,也为后世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颂之词(结果)。由此可见,心系百姓,达济天下,才是为官之德;体恤民生多艰,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启示)。

2.两个案例对比

如果打算呈现两个案例,可以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的例子,将例子进行正反对比、古今对比或者中外对比,以此让案例描述更生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照“主体+做法+启示”这种思路展开,例如:

将生命的温度注入百姓心中,以百姓之心为己心(分论点)。古有名相范仲淹(主体1),出身贫苦,入仕从政后,关心百姓疾苦,三次被贬,他都泰然处之,安民济物,曾冒着杀身之祸开仓赈粮,带领淮南百姓度过难关,也曾力推新政,兴利除弊(做法1)。今有人民公仆廖俊波(主体2),几十年如一日,想方设法为老百姓谋福利,俯首甘为“樵夫”,最终因公殉职,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们的学习标杆(做法2)。古往今来,正是这些人民公仆感同身受老百姓的冷暖安稳,才能时刻将老百姓的件件小事当成国家大事来对待,才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启示)。

3.多个案例排比

如果打算呈现三个及以上案例,这种情况下需要适当缩减每个例子的字数,可尝试用排比的形式呈现出现,防止例子过于散乱。例如:

将生命的温度注入百姓心中,以百姓心为己心(分论点)。回顾青史斑斑,名垂千古者无一不心系天下苍生疾苦,楚有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壮史诗(案例1);唐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案例2);宋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政之德(案例3);明有名臣于谦“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家国思想(案例4);清有奇士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暗喻民间疾苦(案例5)。唯有感同身受老百姓的冷暖安稳,才能时刻将老百姓的件件小事当成国家大事来对待。

例子的呈现是在申论写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各位考生勤于思考,尽力把案例呈现地更加丰富多样、精彩绚丽,与此同时也不要松懈日常的积累,日积月累的努力一定能够帮助各位考生提升写作水平!

相关推荐:行测备考|申论备考|公基备考|专业知识备考|面试备考|考试热点|考试题库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了解社区工作者考试时间社区工作者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小星星)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中公社区工作者官方微信号
刷题小程序
社区刷题小程序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18600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