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考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2017年北京东城区社区工作者考试行测模拟题(十三)(3)

2017-05-23 10:14:03 来源:

56.【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2002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比重为6.4%,1500~4000元的次低收入家庭比重为38.3%,4000~7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比重为35.1%,7000~10000元的次高收入家庭比重为13.1%,比较可知,人均纯收入1500~4000元的次低收入家庭比重最大,选择B。

58.【答案】C。解析:2002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收入之和为(2613-176)+(1307-224)=2613+1307-(176+224)=3520元。

59.【答案】A。解析:200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增长3.7%,二、三产业收入增长20.7%,工资性收入增长7.2%,非经营性收入增长16.6%,比较可知,第一产业收入增长幅度最小。

60.【答案】B。解析:A项,199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684-3463>200元,1998年增加了3814-3684<200元,故同比增长额不是逐年上升,A错误;

C项,2002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1029-36<1000元,二、三产业收入为1307-224>1000元,即第一产业收入低于二、三产业收入,C错误;

D项,在本次调查的家庭中,收入最高的20%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1693元,且样本总数为2700户,则收入最高的20%家庭不等价于收入前20位的家庭,D错误。

综上,说法正确的选项就是B。

【考点点拨】要肯定A项,首先需要判断人均纯收入是否逐年上升,其次需要判断增长额是否逐年上升,最后才需要判断增长幅度(增长率)是否逐年上升,前两个判断中一旦出现减少的情况,便可以判断A错误;B项中数据跳跃比较大,首先关联到文字部分开头的样本总数,再关联到人均纯收入1500~4000元的次低收入家庭所占比重;D项,材料中提到的相应数据是“收入最高的20%家庭”的人均纯收入,结合样本总数,可以判断“收入最高的20%家庭”和“收入前20位的家庭”这两个指标不一致。

(责任编辑:杨小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中公社区工作者官方微信号
刷题小程序
社区刷题小程序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18600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