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9 09:43:21 来源:
1.答案: C
解析: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故正确答案为C 。
本题相关知识点:“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文景之治是指中国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我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2.答案: B
解析: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相关知识点: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高权力机构。清于崇德元年(1636)设蒙古衙门;三年六月,改称理藩院,咸丰年间兼办对俄外交事务。
噶厦,官署名,藏语音译,即西藏原地方政府。由噶伦4人组成,是1751年经清代乾隆皇帝在废除西藏郡王制之后批准建立的,1959年西藏叛乱事件发生后解散。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简称“乌思藏都司”,是中国明朝对今西藏自治区除昌都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锡金、不丹的高军政管辖机构。
3.答案: D
解析:沈莹(三国时代吴国丹阳太守)在其所著的《临海水土志》(约完成于公元268年至280年之间),提到“夷州”,这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早的文字。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其他知识点:
南宋乾道7年(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曾遣军民屯住澎湖。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赵汝适著《诸番志》记栽:“泉(州)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
元代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并课税。汪大渊《岛夷志略》(1349年写成))记载曰,澎湖“地隶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职巡逻,专捕获”,兼办“盐课”
《东番记》著作于1603年,为中国明朝儒生陈第所作。1602年中国将军沈有容根据居住台湾将近一年的经验写成,记述台湾西部沿岸的原住民生活习俗与地理风光,为早描绘台湾平埔族生活的著作。
4.答案: D
解析: A项“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之间是并列关系,应用顿号,且后的“成书于……”与前半部分表述关联不大,应独立成句,故其前面应用句号;B项“何必……何必……”表达两个意思,故第一个“何必……”后应用问号,“故作高深,一本正经,老气横秋”之间应用顿号;C项结尾的句号应在双引号之外;D项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故本题选D
5.答案: B
解析: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故B项说法错误。其他选项说法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B。
本题相关知识点:
王献之,字子敬,汉族,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小编推荐
相关推荐:行测备考| 申论备考 | 公基备考 | 专业知识备考 | 面试备考 | 考试热点| 考试题库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了解社区工作者考试时间、社区工作者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