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8 10:25:34 来源: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B
中公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强势群体对另一群体”且“偏向负面的特征刻板印象化”。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污名化是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印象,而B选项是一个人针对另一个人的看法,不符合定义条件。A项是市民对农民负面特征的贴标签;C项是餐厅对“XX省”务工人员的污名化;D项是上海人对苏北人贴“懒惰”的标签。所以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D
中公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没有法律上或合同上的根据”、“使他人受损”自己得到的利益。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B项均合乎法规规定,C项属于家人在节日时自娱自乐,没有损害他人利益,故以上三项均不属于不当得利,而D项中由于失误给顾客造成了利益上的损失,属于不当得利,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B
中公解析:漏税这一定义十分简单,要做这道题,其实只要注意一点“并非故意”就够了。在题中举的四个事例中,都涉及到没有缴纳或拒绝缴纳税款的问题。但是A项中,杜某显然是故意的,他不是在漏税,而是在逃税;C项中,张大伯因为没有营业而不缴税款,他并不是不知道该缴税款,所以也是故意的;D项例中黄兴与C项中的事情有点相似,但他不仅不是漏税,更像是抗税了。只有B项中,该著名歌星也许是不知道该缴纳个人所得税,也许认为这笔税款该由举办方支付,他没有缴税并非是故意的。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