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复习指导 > 公共基础知识 >

社区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故意杀人罪

2022-07-01 08:34:34 来源: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弓悦

【导语】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根据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特点家为大家整理了社区公基考试内容,供各位考生学习参考,祝大家备考顺利!

推荐: 社区工作者系列试题汇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我国刑法从法条上明确了公民的禁止行为,从中可知,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即只要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且,此处的故意杀人的行为可以是作为的、也可以是不作为的,比如对当事人是有救助义务的警官,在应当救助被害人时没有履行义务的,也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保护的法益是当事人的生命权。

此权利为人格权之首,是公民最为重要也最为基本的一项权利。由此在讨论该罪的时候,何时定罪、以什么为标准就成为最为重要的一项议题,法律对公民的生命权采取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在故意杀人罪这里亦是如此,不管行为人的伤害行为进行到了哪个阶段,伤害达到了什么程度,只要侵害到了别人的生命就应该定罪,区别不过是预备、未遂、中止的阶段问题而已。

实践中争论较多,在考试时需要着重讨论的是安乐死和自杀两个问题。

首先是安乐死。我国在立法上不承认安乐死的存在,在实践中,存在不少诸如发生在上海的老人得癌症后痛苦难耐、恳求子女拔掉氧气管之类的事件,以法律的角度来讲,被害人的承诺是存在限度的,即只能承诺一部分民事权利以及轻微伤以下的身体权,而拔掉氧气管,远远超过了轻微伤的范围进一步伤害到了老人的生命,故该被害人承诺无效,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由此可见,我们在讨论安乐死的时候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当事人的行为:积极的安乐死和消极的安乐死。亲自动手、剥夺他人生命为积极的安乐死为故意杀人,相反,不会构成犯罪。

再一个便是自杀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去讲解的是教唆自杀,比如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有人要跳楼,下面的人喊话去刺激自杀者的情绪,这种行为毫无疑问极为恶劣,但实践中尚没有任何的审判案例将此种行为定义为故意杀人,极其少见的情况,以寻衅滋事罪论处。但此处需要重点强调的是,被教唆者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是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成年人。所以,如果被教唆的对象是不能理解死亡意义的儿童或者精神病患者等人,应该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同理,凭借某种权势或者利用某种特殊关系,以暴力、威胁或者其它心理强制方法,使他人自杀身亡的,被害人的意志不自由,无法真正地做出判断和选择,也应该着重讨论行为的危害性,定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

在考试的范围内,最常见的考法,便是当事人的前行为引起被害人自杀。

如被强奸的女性感到侮辱,选择跳楼,问这是否属于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前行为不能直接决定被害人是否自杀,是否自杀的决定权、选择权仍然在自杀者本人。生命是非常重大的法益,受外界的影响相对较小,自杀的决定权主要取决于自杀者本人。同理,非法拘禁一个个人之后,被害人跳楼逃跑而导致死亡,下毒让被害人痛苦使得被害人选择自杀,都不应该定故意杀人罪,并非真实的伤害了当事人的生命。

故意杀人罪是侵害人身的犯罪中非常严重的犯罪,我们都应该对其抱有谨慎的态度,慎重的讨论和学习。

(责任编辑:小月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中公社区工作者官方微信号
刷题小程序
社区刷题小程序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18600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