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复习指导 > 专业知识 >

社区专项知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模拟题(3)

2021-07-14 15:06:34 来源: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1.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与此哲理最接近的是:(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 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3.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重在强调:( )。

A.直接经验的作用 B.间接经验的作用

C.理性因素的作用 D.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中公解析:这首诗的意思是,从我们的角度看,山要比月大很多,但如果我们到天上或月上去看,就会发现其实月比山更大。这说明我们看问题,往往会被它的表面所欺骗。我们的视觉、直觉、听觉等感官认识都是不充分的。认识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选项A与此体现的哲理是一样的。

B项诗句出自苏轼的《琴诗》,全诗的意思是如果琴上有声音,放在箱中为何不响;那如果声音是从手指上发出,为什么人们不在手指上听呢?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琴声既来源于琴,琴是琴声产生的客观条件;又来源于弹琴的手指(手指听命于富有意蕴和乐感的心灵),传递心灵的手指是产生琴声的主观条件。体现的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关系。

C项诗句出自朱熹的《活水亭观书有感·其一》,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意在比喻人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D项诗句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所体现的哲理是实践的重要性。

故本题答案为A。

2.【答案】D。中公解析:认识的一个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把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即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所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然后,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即用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D项执行计划,付诸实践属于第二次飞跃。故本题答案为D。

3.【答案】D。中公解析:列宁的这句话重在强调“人的情感”即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故本题答案为D。

(责任编辑:小月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中公社区工作者官方微信号
刷题小程序
社区刷题小程序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18600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