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复习指导 > 公共基础知识 >

社区考试公共基础历史文化知识: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演变

2021-11-09 10:27:15 来源: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熊欢

社区工作者考试考什么?作为大部分省份较为重要的社区工作者考试内容,社区公共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不易记忆。为此,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特别为大家整理了以下社区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供广大考生复习备考。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点击学习更多社区公基知识点

推荐: 党务知识天天练  |  社区考试公基模拟题汇总  |  社区面试100题  |  法律知识模拟200题

一、春秋战国时期

1.齐国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由官家举办和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是战国时期最高学府。

2.孔子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教育对象从贵族推广到平民,其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培养从政人才,用以补充世袭制,对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 汉时期:汉代在“独尊儒术”政策的指引下,各级学校蓬勃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以儒家经学主要内容的学校主要是中央的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和地方的郡国学。

三、 隋唐时期:隋文帝时在中央设置了国子寺。负责管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和算学五学。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并始创科举制,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

四、 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书院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

五、 明朝: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这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明代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明朝后期东林书院以其评识朝政的活动而著名。

六、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

例题(单选):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始建于( )。

A.隋 B.唐 C.五代 D.宋

【中公答案】A。解析:科举制度是由隋朝隋文帝杨坚所提出,由隋炀帝杨广正式创立的,由于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这个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杨广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相关阅读:

社区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侵权责任之狗伤人,谁来赔?

社区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传统文化中的天干地支相关考点

社区考试公共基础政治知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责任编辑:dly44891)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中公社区工作者官方微信号
刷题小程序
社区刷题小程序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18600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