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复习指导 > 考试热点 >

公共基础知识——时政热词之“六稳六保”

2020-07-07 11:59:21 来源: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近期的时政内容中多次提到“六保六稳”这个热词,那么相关的政策内容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具体应该怎么做?今天中公教育为大家进行解读。

一、知识点

(1)内涵

“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六保”分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提出背景

中央首次提出“六稳”是在2018年7月,当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忧。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旗帜鲜明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是经济增长不稳。生产、消费、交换等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滞,导致投资、消费、进出口快速下行,经济负增长。二是经济主体陷入危机。疫情冲击下,企业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和家庭收入下降,陷入现金流危机。政府部门收入下降,支出上升,导致债务积累、赤字增加。三是金融风险加大。疫情的不确定性给金融市场投资者造成严重干扰,导致预期不稳,资产价格波动性上升,金融市场动荡。四是内外经济失衡。疫情冲击给进出口造成重大影响,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均呈负增长。疫情也会影响资本收支平衡,引起汇率波动。此外,世界经济出现前所未见的负增长、负利率、负油价、负收益,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严重恶化。

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外部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对一系列新挑战和新风险。鉴此,中央及时作出新的安排,在扎实做好“六稳”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务,形成了“六稳”加“六保”的工作框架。

(3)具体实施:

“六稳”加“六保”一共十二个方面,每个都要做好,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平均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那么,在“六稳”和“六保”中抓重点,要从当务之急入手。

当务之急是保居民就业。就业决定收入,收入决定消费,消费是经济增长最重要最基础的力量。消费还能带动投资、进出口,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系统性影响。就业如果保不住,一切都可能失守,甚至社会稳定的底线都会失守。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财政要加大稳就业转移支付力度,主导作用,鼓励地方政府完善就业服务、提供就业援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

就业的提供主体是企业,保居民就业就要保企业、保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最大,要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放到突出位置。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现金流量表危机,要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通过融资性现金流来弥补经营性现金流断流,坚决阻断向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蔓延。完善现有的“增贷续贷、减税减费、补贴”政策,可设立“援企稳岗”专项贷款机制,鼓励地方政府成立“援企稳岗”专项基金,入围企业以不裁员为前置条件。保市场主体还要加快改革,破除市场准入障碍,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活市场主体的潜能。

在全球化时代,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一分子,因此,保企业就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短期要加大对产业链的支持,可成立“产业链稳定基金”,防范关键性行业产业链断裂风险。中长期要适应全球产业链发展新趋势,加快推进产业链价值链重构,建立本地微循环、国内内循环、区域小循环、全球大循环,形成彼此环环相扣、层层嵌套的产业循环系统。

这样,在“六稳”和“六保”中就有了一条保产业链供应链——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的工作主线,通过这条工作主线,带动消费、投资、进出口,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中公教育祝大家备考成功!

(责任编辑:dly44891)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中公社区工作者官方微信号
刷题小程序
社区刷题小程序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18600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