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8 10:10:30 来源: 中公教育李峰
在社区工作者面试的考核阶段,考生们需要提前准备一些面试热点问题,学会根据面试热点问题来进行分析,并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为了帮助考生们顺利备考,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大家带来面试备考资料 ,供广大考生学习参考。
进入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 ||
社区工作者招聘 | 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 | 社区工作者复习资料 |
社区工作者考试热点 | 专业知识 | 免费讲座 |
社区工作者模拟试题 | 每日一练 | 历年试题 |
加入社区考试交流群:640017112 | 官方微信 sqgzzks 微信一对一金牌解答:zgsqgj |
【热点背景】
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兴起,各种网红景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前往“打卡”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不久前,网上流传的一份在一天中“打卡”15个景点的旅行攻略也引起人们热议。
【】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份在一天中“打卡”15个网红景点的旅行攻略,引起人们对“打卡式旅游”的热议。对于“打卡式旅游”,你怎么看?
【中公解析】
所谓“打卡式”旅游是指在旅游的过程中以到著名景点或地标拍摄短视频、照片发到网上证明自己游玩过该地为主要目标,忽略实际体验的旅游行为。如何旅游固然是游客的自由选择,但是我认为这种行为与旅游的初衷相去甚远,不值得提倡。
首先,旅游本是放松自我、欣赏美景、增长见闻的乐事,但是“打卡式”旅游却单以“打卡”为目的,使旅游失去了很多乐趣和价值。其次,“打卡式”旅游给景点管理带来了严峻考验,景区内人流过多,地标性景点更是水泄不通,甚至导致一些景点遭到严重破坏,以至于个别景点被逼无奈拆除地标性景点。最后,这种“打卡式”旅游严重干扰了其他旅客的旅游体验,使其他游客既无法正常欣赏美景,又无法正常摄影留念。
“打卡式”旅游热主要是由于一些游客“心怀鬼胎”。游客见到美景情不自禁“打卡”留念为人之常情,但是不赏景只打卡的“打卡式”旅游更多是虚荣心作祟,为了赚取眼球、博得关注,粉饰出一种阅历丰富、见多识广的假象。其次,一些景点在宣传过程中为了突出特色,打造“爆款”旅游产品,往往着重宣传地标性景点,无形中让游客形成了只要到过该地标性景点就等于获得了最佳旅游体验的错误想法。最后,浮躁的社会风气,旅行社“紧凑”的行程安排,都是这种“打卡式”旅游越来越热的重要推力。
变“打卡式”旅游为一场走心的旅行,当前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把游客留在景区内更长时间,比如引导旅行社在行程安排上给游客更宽裕的时间,在一个景点打完卡后又不急于去下个景点,自然会多一些精力放在欣赏美景上。另外,从长远来说还得做好两件事,一是改变现有景区的宣传方式,网络宣传定期更换“菜单”,防止扎堆打卡;二是常抓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更加关注旅游中的内心感受,不要太在意别人是否点赞,破除虚荣、攀比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彻底为“打卡式”旅游退热降温。
相关推荐:行测备考|申论备考|公基备考|专业知识备考|面试备考|考试热点|考试题库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了解社区工作者考试时间、社区工作者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